很长时间以来,身心都处于一种低潮状态,不能平静。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心情,甚至产生逆反,无论工作、生活还是练拳都是这样。领导交下的工作高兴就做,不高兴就不做;生活上的事情也是由着性子;练拳也是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,师父说我是“逍遥派”。
近几日,总算耐着性子调整自己,不经意间与朋友聊天,听到对方一句“人的关键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什么位置上”,给我的触动很大,思想起来,是惭愧得很。摆不正位置,就失了做人的本分。
失了做人的本分,人就会在推诿和幻想中游走,不能踏实。没做好的时候,找来种种理由,比如“我没好好练吧”、“我工作忙”、“家里事情多”等等;待到稍有进步就又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,“我要超过某某师兄”、“我要学到师父的绝活”、“我要成大宗师”等等。凡此种种,不得安宁,心就失了“中定”,向前退后不能得机得势,左顾右盼总起心中波澜。
又说到以前曾想“我踏踏实实练了好几年的拳为什么一伸手一无是处呢”,朋友又讲了一个偈子: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曾给他的朋友、一个法号德轮的和尚写了首诗《送德轮行者》:
沥血抄经奈若何,十年依旧一头陀;
袈裟未着愁多事,着了袈裟事更多。
这首诗感慨人生,颇富哲理,其实学拳和学佛的道理是相通的,人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扰不能踏踏实实的做人,不能踏踏实实的练拳。感慨处狗尾续貂一下:
挥汗练拳又如何,十年依旧费琢磨;
未拜明师愁歧路,拜了明师歧路多。
有时候看起来可能是踏踏实实的练拳了,可是意在哪里,气在哪里,神在哪里,劲又到了哪里。如果只是下表面的功夫,就是再练三十年,里边不悟,终是一场空。但反过来讲,要是这样练出好身体,练出了人生哲理,找到了一群人生知己,又是巨大的收获。
那为什么“拜了明师歧路多”呢,未跟老师之前是两眼一抹黑,跟了老师看见了一番天地,见了几重境界。但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,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,这就是歧路。一个是老师说了理解不了,固执己见,自以为是;一个是觉着老师东西这么多,想练这个还是练那个,想练刀又想练剑,练了枪棒还想练双钩;一个是老师无意中说了一些高层次的东西,就盲目的去追求,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;一个是稍有挫折就放弃等等。也许避开了种种歧路,踏实的练,静心的悟,中正安舒,别俯仰歪斜,懂劲的春天也许就不远了。
今天立春了,又是一个春天,抬起头,阴霾褪去,阳光明媚。我不禁想起那些一起练拳的师兄弟姐妹。有时而能见的,有许久不见的,你们还在踏实练拳吧,功夫又精进了吧?不用等我,我追你们。
[ 此帖被arctan在2015-02-09 09:46重新编辑 ]